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

理性選民的神話,到底是什麼?

理性選民的神話,這個詞彙跟「劣幣驅逐良幣」、「通往地獄之路,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」一樣,經常被自命聖王的「進步份子」掛在嘴邊。好像自己聽過這本書名,就比別人多掌握了點真理。但其實深究內容,恐怕進步份子們的玻璃心得碎一地。


理性選民的神話,是公共選擇學派的學者,要回應「為什麼民主制度總是催生出有問題的經濟政策」(我的措辭還算是委婉了)這個問題,而撰寫的專著。

書中考察了人們對種種經濟議題的意見,並且歸納出「有受過經濟學訓練」(拿到經濟學博士的人),和其他人之間的意見差異。

考察的結果是,其他人和經濟學者之間的意見分歧,不是隨機的,而是系統性的。這意味著這些偏見之間不會彼此抵銷,而是會系統性地,對政策產生某些影響。而經濟學者在人群中如此稀少,註定了經濟政策會被這些偏見牽著走。

什麼樣的偏見呢?有四點:

1. 排外主義的偏見—一般人傾向於相信,各種不好的現象,都是外來者造成的。搶工作、壓薪資、沒文化,都是外來者害的。但經濟學者,則會看到這些外來者對社會福祉的貢獻。

2. 不理解「工作」是什麼—一般人以為工作跟物品一樣,你有一個我就少一個,外地人多一個,本地人就少一個。經濟學者則理解,工作是從分工產生的,一個給你,會有另一個給我。

3. 反市場—一般人嘴巴上會說尊重市場,但因為對價格機制的理解淺薄,往往認為是「良心問題」,於是會主張要管制價格。經濟學者則否,就算認可政府的其他種種管制,還是認為價格不能管制。

4. 悲觀—一般人總是看新聞、憑感覺判斷,總是認為「最好的日子在從前」,現在則是越來越糟、人心是在墮落的。經濟學者則清楚看到,各種指標都顯示,世界是在進步的,人們變得越來越文明了。

帶著上述四種偏見,選民熱衷於支持排外的、保護主義的、反市場的、訴諸道德的管制措施。這和政客的利害一拍即合,越多的管制,政治力就越好用,政客的影響力就越大。

任何反其道而行的政治家,不但得不到選民的支持,還會被貼上「資本主義信徒」、「資方走狗」的標籤。何苦來哉?於是下有所好,上亦甚之,經濟政策當然就越走越蠢,政客們當然都搶著理性地胡鬧一番。

回頭看看那些自命聖王的「進步份子」,他們的認知水平,哪裡有凌駕於一般人?根本就恰好相反,只是耽溺於系統性偏見的鄉勇而已。理性選民的神話,在檢討的就是他們,他們卻毫不自知,還以為是在檢討別人咧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