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

交通部看到 Uber 只會「開罰」,卻不懂網路科技能提升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

日前高雄警方接獲「檢舉」,對 Uber 司機開罰五萬元,再次掀起 Uber 的討論熱潮。面對這樣的議題,我們也許該跳脫既有的法律規範,重新思索經濟活動的意義,才能看得清楚利弊何在。釐清利弊關係之後,哪些法令不合時宜,哪些底線應該堅守,自然就能撥雲見日。


網路科技讓資訊流通更順暢



過去資訊流通的手段有限,所以我們用全黃的車身、靠行的招牌,來將消費者、執業者和政府的資訊兜起來。消費者只要看到小黃,就知道這是載客的營業用車,不用在車海中摸索。而開著小黃、頂著車行招牌,就意味著駕駛人有在車行、政府登錄造冊,出了事找得到人。這些機制,本質上都是資訊傳遞系統,用來媒合載客服務的供給和需求。後來發展的無線電派車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但是網路時代到來。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讓 APP 叫車能夠更加精準地媒合供需。載客服務的供給和需求,不再只能仰賴一望即知的全黃車身。於是像 Uber 這樣的服務應運而生,卻讓計程車司機大嘆不平。


Uber 的強項:增加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


對於計程車司機而言,全黃烤漆、里程表和靠行費,在在都是他們當初入行的門檻,也是收不回來的成本。如今 Uber 司機卻花一個下午,申請無肇事證明和良民證,到 Uber 公司受個測驗、裝個手機 APP,就能開始載客。面對這樣「不公平」的競爭,計程車業者只好呼籲政府嚴加管制、加強取締,確保載客服務業界的服務品質。

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,真正關鍵的問題是:資源有限、慾望無窮,我們該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在不同的用途當中調動,來滿足社會上的各種需求?不同方案使用資源的效率孰優孰劣?

從這個角度來看,Uber 模式既能有效滿足短程運輸的需求,又減低人力投入、空車繞行的燃料消耗,以及烤漆、里程表的資材耗損。Uber 模式調用資源的效率,明顯優於過去的計程車模式,這是它在經濟學上站得住腳的地方。
為了追求「充分就業」,政府反而在確保經濟活動的「無效率」

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,Uber 模式就很不討喜。因為政治人物總有個古怪的熱情,就是要追求充分就業、提高國民所得。而經濟活動的高效率,恰好與充分就業這個願景是矛盾的。

好比 Uber 所消除的種種低效率,在現實中卻是烤漆生意、派車員、車行金流,在在都是就業機會、國民所得的來源。這讓政府有動機設下種種壁壘,來確保經濟活動的無效率。為的就是要追求充分就業、提高國民所得這些古怪的願景。
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:新模式終究會被眾人接納

不只如此,國家機器總想在人民自願交易的現場,打著保護人民的高大上旗號,用法律規定將權力兌換成利益。高雄警方裁罰五萬元,正是典型的例子。這一切看似義正詞嚴,卻沒有考慮到被犧牲的不是哪個廠商的商業利益,而是整體社會運用資源的效率低落,所造成的整體財富損失。

政治力量的本質是武力,這讓它看起來很強大。但是經濟力量的本質是逐利的人性,這讓它總是在歷史中勝出。不論政治力量如何打壓,抬出摧毀就業機會、缺乏安全保障等等理由恫嚇民眾。只要能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新的模式終究會被眾人所接納。

問題只在於,我們多久才會明白,政治人物拿來哄騙我們的充分就業願景和國民所得數字,很可能讓我們耽溺在經濟活動的無效率當中,自以為一切都好。而一個資源運用更有效率、能夠創造出更多樣財富的台灣,卻在沒有人發現的時候,一點一滴被葬送掉了。

非原生廣告,但歡迎 Uber 付我錢。


本文刊載於報橘

防災士認證肥了誰?

新春的南台大地震,造成百死之餘,掀起另一波防災討論。土木工程背景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,日前拋出防災士認證的看法,主張政府應該規定大樓管理員、超商店員都要具備防災士資格。

此議一出,引發各種反彈,認為超商店員低薪超時還要包山包海,簡直欺人太甚。但這種出於直覺的反彈,卻未必能打到痛點,也沒有點出這項政策真正的問題和居心所在。還是回到經濟學的觀點,來細細盤點。

市場追求資源使用的效率,所以任何一項措施,都要考慮成本和效益,不可能不計成本地滿足各種需求。但政府花的是納稅人的錢,舉的是無中生有的債,當然可以打著公共安全的旗號,不計成本地搞防災士網絡。

至於這個網絡在災難發生時能起多大作用?和既有的防救災體制怎麼銜接?成本效益合不合算?官方的經濟學者自然會用各種方程式推導,證明這項政策非常划算。防災士認證和訓練,如果作為公務體系內的在職進修或者就業資格,還算可以理解。

但是在公務體系內搞這種認證是一回事,將這個網絡的成本外部化到市場當中,又是另一回事。前者最多就是增加消防人員已經非常沉重的工作負擔,再用捉襟見肘的國庫財政,去打造一個圍繞著防災士認證的利益輸送鏈。


延伸閱讀:所有的規定和立法修法,一定都是某些人基於自己的利益,才會去推動運作出來的


後者則會逼迫大量人力資源,投入一個天知道能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的考試當中,造成人力資源的無端消耗。而這些人力和隨之滾動的訓練、考試費用,通通用來成就那些政治關係良好,壟斷認證供應鍊的學者專家。在這個狀況下,很可能就是李鴻源本人。

另一方面,與鄉民們直覺的反應不同。這項政策如果出台,短期內的確會創造出新的稀缺,迫使企業祭出高薪,網羅擁有防災士資格的人,讓這些人力在市場上水漲船高。

真正的問題是,長期而言,我不看好這些人力資源的投入能產生多少效益。如今種種技術士的認證正是前車之鑑。多年下來,訓練考試都徒具形式,對市場幾無貢獻可言,只是為壟斷認證供應鏈的學者專家們創造利多而已。

但國家機器才不管那些,反正越多要求、效率越低,就能生產越多就業,就有越多層關卡可以分油水。每當社會上瀰漫著不安恐懼,就是權力尋租最好的時機。而越是不安恐懼的時候,我們就更要提防國家機器上下其手,打著公共利益的旗幟,幹那圖謀私利的勾當。

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

鄭寶清提議開放博弈引起側目


我個人不太享受賭博,也不認同拿金錢本身當成財富的觀念。但這就意味著我要透過國家機器的法令強制,來禁止人們賭博嗎?以前我會覺得這種態度理所當然,現在卻覺得這實在是傲慢且短視。

自由就是在我們一次次仰望國家機器,取徑於權力的過程中,一點一滴消失無蹤的。真的有什麼事情想實踐,還是回到社會當中去和其他公民來互動、商量吧。動輒指望政府,結果只是創造各種權力尋租的空間而已。

我的意思是:我不是贊成賭博。我是反對賦予政府權力來查緝賭博。而開放博弈不是給誰什麼權利,只是把本來就屬於每個人的權利拿回來而已。

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

被中華民國坑了的台灣人

請先閱讀:被中華民國坑了的台灣人

看底下留言,中華民國人真的要嘛搞不清楚狀況,把一中原則和台灣屬於中國混為一談;要嘛自我感覺良好,覺得沒有必要放棄整個中國的代表權(然後怪人家不承認你這個狂妄自大的主張?)。

比起來,我倒覺得中国人的腦袋清楚多了,對現況的理解和判斷更貼近現實。台灣海陜的問題,要在台灣宣布獨立的狀態下,才是個實力問題(中国敢不敢與美日台和其他國家為敵,強行侵略)。在那之前,則是個說道理的問題。

而台灣看起來居於下風,正因為中華民國替台灣,向國際社會表達的主張根本瞎到不可理喻。什麼時候了還在秋海棠,你叫誰挺得下去?

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

萬惡的中國用語

有種台派我是恨鐵不成鋼的,就是碰到「中国用語」(比方靠譜、高大上),就避之唯恐不及,好像講句靠譜就會變成中国人似的。

因為文化是人民的公共資產、語言是人民的自由工具,只有統治者會要用這些來劃定疆界、拓展版圖。認同統治者的邏輯自綁手腳,根本授人以柄。

順著這個邏輯,有種中華派我就真的鄙視了。他們動輒援引統治者的邏輯,譏諷台派過「中國的」節日、講「中國的」語言,要台派有本事就別放假別講話。

節日、語言,甚至用語,從來都是人民的。不是政治的附庸,更不是政權的延伸,誰都可以自由調用,不需要因此向哪個國家機器輸誠效忠。

同樣是認同統治者的邏輯,台派犯這種錯,還能說是思慮不清、情有可原。中華派,尤其是在台灣的中華派,如果還犯這種錯,那就是其心可議、居心叵測了。

英國回應承認台灣主權連署

 1.英國不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的說法。

 2.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。

 3.英國認知中國的「台灣是中國一部份」的立場。

 4.英國的說詞跟迄今主張台灣地位未定的美國完全一致。

 --
 
附帶一提:
造就「台灣地位未定」空間的舊金山和約草稿就是美英兩國提出來的。以為台灣地位未定論被英國回覆打臉的人,要不要再多思考一下?
 
再來一提:
不要以為 recognize 跟 acknowledge 只是無聊的文字遊戲,在法律與國際關係的世界裡,差一個字就差很多。」

中華民國人要躲在中華民國的旗號下裝孫子認慫是一回事,以為中華民國解決一切又是另一回事。正好相反,中華民國本身就是問題。

也別再哭哭說外國怎麼不承認中華民國是個獨立國家,中華民國至今都聲稱自己是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、蒙古國的「獨立國家」。這種荒唐的獨立作派,沒有誰有責任去附和。

搞清楚自己的處境和立場,要做中国人就去做中国人,要做台灣人就留下來做台灣人。別在中華民國的旗號下,扯著要做台灣人的人陪你去做中国人。

反正中国人都在喊去人留島了嘛,你要加入大腕黑幫我也不是不能理解。你先去做中国人,去人留島之後,繞一圈你照樣可以在台灣做你的中国人。

只不過歷史會記得這是場血腥的侵略戰爭,而你是站在侵略者那一邊。沒什麼好裝清白無奈的。

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

亮票又怎樣?

寫給我身邊一些對於表決亮票過不去,覺得違反秘密投票民主原則的朋友。秘密投票原則,立意是要保護公民免於國家機器的追殺清算。

民意代表雖然有可能被黨紀威脅,但良好的媒體公開和輿論環境,終究能讓正派的民意代表超越黨紀,直接獲得選民青睞。畢竟政黨只是工具,人民才是頭家。

因此,秘密投票的立意硬是套用在民代身上,沒什麼正當性可言。反而只是讓民代的言行免於公眾監督,多了暗盤操作的空間而已。

不只選議長該亮票,大小表決中民代的立場言論,本來就該攤在陽光下給大家檢驗。賴世葆這傢伙在怒什麼,大家心裡有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