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

一切進步,本質上都是知識的進步

民視異言堂在播希薇亞的願望,講的是查德女孩希薇亞,在台灣路竹會、中油、長庚的幫助下,到台灣動手術,矯正嚴重唇顎裂的故事。

我特地把單位名稱都寫出來,為的是讚揚這些單位的努力和貢獻。但我接下來要談的,則是另一回事。

以台灣的條件來看查德,我們會很清楚地看到:他們的貧窮和落後,不是因為沒有錢。而是因為跑遍整個國家,也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醫生,也沒幾個人知道怎麼製造手術需要的設備。

於是醫療對大多數人而言,是遙不可及的事情,只有極少數出得起天價的人,才能享受得到。政府沒有道理逼醫生有錢不賺搞情懷,這讓政府就算想叫納稅人出錢,聘請醫生為人們服務,也難以負擔。

這讓我們看到:一切的落後,本質上都是知識的落後。是因為知識的不足,讓問題很難甚至無法解決,讓解決方案顯得非常昂貴,讓人們就算想要彼此幫忙都有心無力。

反過來說:一切的進步,本質上也都是知識的進步。要理解「歐美為什麼如此進步?」,從這個認知出發才是正道。要追求「台灣社會的進步」,從這個認知著手才不會走偏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

現實世界中真實的賣方

先讀這篇:電信低價吃到飽打死不退 NCC:要勇敢

不理解市場的人,在他們幻想的世界中,企業就是群「只要給他們權利開價,他們就能恣意盤剝」的惡魔黨,「還好有政府管制著,人們才不至於被他們吃乾抹淨」。

但是,看看現實吧。別說要讓吃到飽退場了,就算想加個價,都得你看我、我看你,誰也不敢先動手。簡直窩囊。

這才是現實世界中真實的賣方。擔心NCC一鬆手,ISP就敢恣意加價,消費者只能乖乖買單。說好聽點,是杞人憂天,說難聽點,是無是生非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

關於私幼公共化的隱憂

先讀這篇:賴清德:生育率2030提高至1.4人 推私幼公共化

賴清德說要推私幼公共化,全面補助園童,補助金額以非營利幼兒園成本為準,加上5%的合理利潤率。此言一出,肯定讓選民們喜出望外,但我可是戒慎恐懼。

姑且不談財源問題,也不談成本核算的困難。從「5%合理利潤率」的提法,再看看既有的大班免學費政策(想請補助,大班學費要送審),這個公共化,肯定會伴隨著價格管制。而這對產業發展而言,不是個好現象。

一樣是花錢補助,政府介入的程度,其實未必都要從頭管到尾。尤其幼托領域,相關的安全、人員資格、教養方式,規範不可勝數。其實沒有必要加上價格管制這一條。

有些「好心人」會說:「政府補助,如果不管制價格,那黑心商家就會坐地起價,把補助都吃光光」。「所以」,當然要管制價格。

這種觀念是錯的,話分兩頭。

一方面,我們得看價格是怎麼變化的。孩子的家長,可以花在托育的錢變多了,原本只花得起10000,政府補8000,變成18000了。

可是,一個家長的預算變多,另一個家長的預算也變多,你出得起18000,我出得起20000,這時候,價格會往哪裡走呢?當然往高走。

從表面上看,價格是賣方開的,調高也是賣方調的。但實際上,買方不願意、不能夠買單的話,賣方抬價也是有價無市。成交價格真能走高,那是買方和買方之間的競爭,把價格搶高的。價格上揚,非但無可厚非,甚至正是我們想要的。

為什麼說價格上揚是我們想要的呢?這就得從另一頭說。我們得想:補助的目的是什麼呢?表面上看,是要讓家長買得起服務。但背後的邏輯,是要用補助來調動更多的資源,為家長們提供服務。

因為人力、土地、物料,這些資源不是註定要用來提供托育服務的。社會上還有許多人,有許多別的欲望,他們會想把這些資源,用來滿足別的需求。人們也會權衡自己的利害,決定自己要投入什麼行業,決定資源要用在什麼地方。

比方說,人們嫌幼保低薪,可能寧可去貿易公司上班;幼兒園租金只出得起80000,房東寧可把空間租給特賣會。補貼,為的是讓幼保更出得起錢,搶人、搶地、搶東西,來為家長提供服務。

理解了這兩點,我們就明白價格管制會惹什麼禍。它只允許人們賺取「合理利潤」,但沒有更多利潤的誘導,業者何必投資?工作者何必進場?房東何必出租?幼保領域,又怎麼能從其他用途那裡,競爭到需要的資源,來為家長提供服務?

但「好心人」們才不管這些,他們只知道有人抬價就是黑心;有人賺錢就是不地道;幼保不是商品,不能放任市場營利。但幼保早已被管得嚴嚴實實,政府不應迎合這種反商思維,搞價格管制,而應該讓補貼透過價格和利潤,起到引導資源的作用。讓更多資源投入幼保,好為更多家長提供服務。

有意思的是,人們越是相準了利潤,積極投資、入行,競爭就越激烈,原本的藍海很快又會殺成一片紅海。不需要政府假裝全知全能,搞什麼成本核算加上合理利潤,競爭本身就會迫使業者把利潤吐出來。能賺到多少錢,終究得看你有多少本事:不論那是品牌價值、市場定位精準度、教學特色。

更何況,如果政府一手發補助,一手搞價格管制,業者能從一個園童收到的錢,就固定下來了。既然業者能收到的錢是固定的,想要謀利就只剩一條路,就是壓低成本。這麼一來,低薪高工時,又有什麼好意外呢?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

所謂低端人口

先讀這篇:复盘北京“清退低端人口”始末

如果你抓一個路人來問:「那些擁擠窄小、材質簡陋、電線亂接的公共安全隱患,是不是該整頓處理?」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。

但是為了整頓處理,誰會因此流離失所?會衍生多少慘劇?誰來安置?安置得付出多少代價?這些問題,別說是表示贊同的路人不知道,發號施令的領導,恐怕也是始料未及。

這讓我們看到,民主這個制度雖然有時迂腐到可笑、有時民粹到駭人,但它有一種貢獻,是不可抹煞的:那就是引進多元團體的意見,增加政治決策的摩擦力。講白了,壓低政治決策效率,正是民主制度最大的貢獻。

因為任何一個初衷良好,要「整頓公安隱患」、「增進公眾利益」的念頭。在巨大的國家機器裡,不受牽制羈絆地跑起來,都可能跑出令任何人都瞠目結舌的結果。

北京的清除低端人口如是,任何雷厲風行,想要用禁令來「改善」世界的大有為,也不能例外。慎之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
現實世界不是童話故事,別用好人壞人來想事情

先讀這篇:一張半版廣告的聲明,就說明了這日本酒商的氣度根本屌打台灣任何商家!

人實在是很有趣,總是喜歡從好人、壞人的角度,來看待生活中如意、不如意的現象。遇到如意的事情,就覺得肯定是因為好人在做好事;碰到不如意的事情,就覺得肯定是因為有壞人在做壞事。

對這則廣告的反應正是此例。酒廠公告零售價,自己不會買貴了,就覺得是商家佛心,為消費者著想。但這事大可持平來看,沒必要泛道德化。

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

新花樣後面的老道理

先讀這篇:全台首例 ICO 上線!除了玩貓,你還可以拿以太幣買咖啡

米塞斯談理性,指的是「人們會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,試著達到自己的目的」。這位老闆打算用咖啡幣ICO來集資,將來藉由出清來獲利轉投資,同時推廣數位貨幣的觀念。這樣的做法對他自己而言,顯然是非常理性的。

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

覺得進步好簡單?不妨看看Discovery Science

常有人跟我說,誰說法規不能用來追求進步?你看歐洲,有最森嚴的環境保護、勞動權益規範,都是它們帶頭的。歐洲高品質的生活環境,豈不正是這麼規定出來的嗎?

每當有人這麼說,我就想請他去看看Discovery Science的節目,超級系統、層層透視大宇宙,都是個好的切入點。

超級系統當中,介紹各種工程系統,從路易維爾的UPS世界港,到西雅圖的垃圾清運回收系統。大宇宙當中,是天體物理學家,使用巨大昂貴的觀測、測試裝置,在探索一些奧秘而深刻的科學問題。

正好現在就在介紹採煤,不妨先看看。看完之後,對於「進步」這回事,也許會有些新的想法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
時代力量真的太浮誇了

時代力量真的太浮誇了。

公投法政黨協商,時力徐永明提案說要延會到晚上十二點,因為要今天一次協商到位。

主席蘇嘉全說,沒必要堅持在今天完成,但保證下週二一定完成協商。

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

如果政府是間公司?

有位朋友留言:「如果有一個ceo看完財報的結論是:為了讓員工加班人人有事幹,所以我們公司不轉型,政策朝著低毛利事業部擴張人事,並且鼓勵新進員工去低毛利部門磨練,這是什麼腦袋有洞的ceo?你以為你在印度選舉?」

回應寫得長了,轉貼如下:

我冷血無情嗎?

有人誤以為我一直以來的主張,是因為我冷血無情,真是誤會了。

請容許我轉述黑茲利克的話。以下不是原文,僅是意思轉述:希望同胞們過上更好的日子,這是身為人基本的良知。差別在於,有些人誤以為用政治、公權力和法律,就能做到這件事情。有些人則能看到看不到的後果,知道那些表面上看起來的好事,實際上只會適得其反。

跟不上我們的理想,那你死不足惜

法國大革命的時候,也是一群左派,懷抱著對世界的各種理想:「這世界就該這樣那樣」。然後神擋殺神、佛擋殺佛:「跟不上我們的理想?那你死不足惜!」

台灣產業需不需要升級?要。台灣有沒有邊緣企業?有。有些勞工的勞動條件是不是讓人不忍?是。但這不代表用法律一刀切,把那些毛三到四、低薪高工時打為非法,就能一勞永逸,從此人人豐衣足食。

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

委內瑞拉要推石油為底的數位貨幣,為什麼行不通?

先讀這篇:委內瑞拉總統要推出自家的加密貨幣,是狂言還是搞笑?

愛牽拖陰謀論、不懂基礎經濟學、迷信趨勢名詞的左派政府(要湊齊這些「龍珠」也是不容易),果然就是會端出這種「救國妙計」。

為什麼委內瑞拉這樣搞行不通?一條條說分明。

年輕人註定是待宰肥羊

先讀這篇:賴神主導修法引反彈  府方出手挽救年輕選票大崩盤

年輕人註定是待宰肥羊,不論在居心叵測的生意人眼中,或者別有用心的政客眼中。

賴清德主導的修法,看似是「勞權」倒退,惹得年輕人不高興。實際上勞基法越鬆,越有利於欠缺經驗的年輕人進入職場,進入職場才有機會累積經驗,累積經驗才好跟老闆叫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