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先閱讀:產業替代役 完全不是國家徵役的理由
隨手再舉兩個例子:前陣子惡房東濫行裝潢、加工業者罔顧食品安全的事件頻傳,政府跑出來刷存在感,結果走向要求新成交的屋主和大小加工業者,都要取得建築師和食品安全技師認證的道路。
乍聽之下很合理,理由也很高大上。但結果只是排擠自住屋的裝潢成本、墊高小生產者的生產成本。最後就是利益輸送(建築師認證要六萬塊,市府還會發文附上建議列表)、抹煞創新活力(最易於創新的小生產者,不敷成本只好退出市場)而已。
延伸閱讀:停止消費救經濟的古怪循環:完成物質文明的轉型,人類才有未來
問題的癥結在於:人民傻傻授權,國家機器一定想方設法濫權。因為國家機器裡頭是人,你給他圖利自身的空間和條件,就是在誘惑他。而人是經不起考驗的。
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國家機器,要用資訊和權力的集中來制衡市場的道德風險。網路時代,我們不如加強資訊透明,讓社群的力量來自然制衡(滅頂行動就是一例)。
延伸閱讀:【BO 專訪】郝明義:年輕人醒了,台灣才有機會醒過來
各個國家機器們真正的競爭者,從來都不是彼此,而是各自國內的公民社會。抱怨中華民國政府不如芬蘭、冰島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那只反映出台灣有一堆中(華民)國人,卻沒有堅實的公民素養來撐起一個像樣的國家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