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

點數經濟:比特幣的低調孿生兄弟

先讀這篇:衛生紙漲價,怎麼辦?

既然談到全家網路預購的衛生紙,就談談最近對數位經濟的一點觀察。


在便利商店網路預購衛生紙這回事,讓消費者直接有感的,是網路批發預購、跨店延時取貨的這種消費模式。這的確是善用實體通路網絡效應、整合既有物流系統、擴大現金流的出色嘗試。但我特別想談的倒不是這回事,點數經濟,我認為更是值得觀察的重點。

過去便利商店推出的貼紙集點,在十多年前曾令人耳目一新,如今卻顯得雞肋。全家率先認識到「讓點數成為更有效的交易媒介」才是重點。點數能用在更多用途,對消費者而言,才會更有價值。既然點數來源是品牌,點數越有價值,品牌就越有價值。

過去的貼紙點數,雖然也可以用在商品折扣和兌換,消費者間也可以互通有無,也算是有交易媒介的性質。但流動性的強弱,會決定交易媒介的效力和價值。全家的洞見正在於,它在自己的APP中,內建了「會員間」點數和商品轉移的機制。如此便降低了點數轉移的交易成本,讓以點數為基礎的會員間交易,從實體交換變為彈指之間。

打幾個比方。1500點可以換一個12元的茶葉蛋,如果你不想吃茶葉蛋,也可以用10元、8元,兜售這1500點。一包衛生紙漲到15元了,你可以花個1500點,跟我買下「用7元的價格買一包衛生紙」的權利。我想要響應集點做公益的活動,可以兜售我的「7元衛生紙權利」,來匯集點數。

全家如果在現有機制的基礎上,進一步加強會員間交易的資訊媒合,各種交易的可能,更會在不同的偏好、場景、估值中發生。這讓點數作為交易媒介的價值,愈發彰顯出來。品牌的價值、消費者的黏著度,也隨之水漲船高。

可以想見的是,這樣的模式將會成為新的常態:各個企業會爭相發展自己的數位化會員點數系統,甚至是以點數為基礎的交易系統。而這實質上的意義是什麼?就是各個企業在發行自己的貨幣(點數),並且藉由提升點數的流動性、應用範圍,來鞏固點數和品牌的價值。

這是人們創造交易媒介的衝動,在法幣的長期壟斷下,拐了彎在找出路。而這種點數經濟的路數,不像它的孿生兄弟:區塊鏈貨幣那樣,這麼引人注目。但它們都是數位發展趨勢下,市場智慧和自發秩序的展現。

從政府財政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趨勢可能造成的稅基流失,必須要正視。隨著點數經濟的發展,核心企業會發展出更多異業結盟,彼此間的交易將不再只依賴法幣,也透過點數。政府如果不調整財政、稅法上,唯法幣為尊的視角。未來這些透過點數進行的交易,就像透過比特幣進行的交易一樣,都將無稅可課。

但是,我身為小政府、輕稅簡政的擁護者,雖然看得到這樣的趨勢,卻實在沒興趣去呼籲相關單位要正視。畢竟,政府收不到稅就收不到稅吧,人們還是會在交易分工當中,改善彼此的生活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