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考新聞:【內幕】和蔡總統幼托政策不同 黨智庫專家反對賴揆灑錢補貼
「去年12月中,全國教師工會聯合會頒發象徵最不受教育界歡迎行政首長的「教育金驢獎」給行政院長賴清德,得獎的理由是他在台南市長任內「推動擴大私幼補貼,幼教走向市場化,幼兒和教保員都在哭。」」
教師工會聯合會會反對市場化、反對補助私幼,其實是可以理解的。但理由可不是檯面上「教育不是商品」這些高調,說穿了其實臭不可聞。
要理解這一點,就要知道:教師工會不要市場化,想要什麼?同樣要政府挹注,工會想要的是廣設公立幼兒園。為什麼呢?這就得看看公立幼兒園當中,師資的工作條件如何。
公立幼兒園裡的幼教師資,美其名為經過嚴格考試篩選的優質師資。但實際上,考試篩選出來的優質,只是滿足專家、官員的控制慾而已。這種優質,和家長、孩童眼中的優質,可以完全是兩回事。
一個很會考試的幼教師,完全可能是個四點下班就找不到人,對家長、孩童需求不理不睬的公務員範兒。所謂的優質師資,不是單看「某個時間點他有多會考試」,就能論斷「是」或「不是」;而是擺在現實環境當中,不斷成長、磨練,才能逐漸「成為」優質師資。
如果被擺在「滿足家長和孩童需求,才能免於淘汰」的環境當中,他就算不會考試,也可以是孩子隨傳隨到、看前顧後的園長奶奶、老師哥哥;如果被擺在「就算不滿足家長和孩童需求,只要能應付官員考核,也不會被淘汰」的環境當中,當初再怎麼會考試、再怎麼滿懷理想,久了也會向下沉淪。
而公立幼兒園的幼教師資,正是被擺在後面那種環境當中:一個個的薪資都由政府來編列預算,吃政府的軟飯。越是廣設公幼,這樣的工作機會就越多,就越多教師可以蹭進來吃軟飯。而教師工會,想要的正是這個:更多免於市場淘汰壓力,只要做好表面功夫就能頤養天年的鐵飯碗。
從教師個人的利害權衡出發,這樣的盤算其實無可厚非,畢竟誰不想舒舒服服躺著賺,少出點力多賺點錢呢?但是家長和納稅人們不明就裡,也跟著反對市場化、商品化,就顯得無知淺薄了。
要知道,越是商品化,就代表著更要靠著滿足家長、孩童需求,才能免於淘汰。反對商品化的後果,注定是狗去豬來,換來形式主義、家長難以問責、服務不思進取的官僚習氣。對家長是禍非福。
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,公立幼師開口閉口的「就業權」,其實只會保障到「該被淘汰,卻因為吃的是公家飯而沒被淘汰」的「優質師資」。一旦市場狀況、人口分布有變,又會變成一堆尾大不掉的蚊子公幼。一來一去,浪費的可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。
反對幼教商品化,主張要擴大公立幼兒園,說穿了是教師工會自己想要多點鐵飯碗,好吃納稅人的軟飯,免於消費者的淘汰。其他的人只會因此倒楣,跟著喊什麼燒呢?
所以,雖然我個人對於「少子化是不是個問題?」,態度比較保留。但政府如果要因應少子化,來進行政策挹注催生,那就別走擴大公立的路線。將資源分散到各種幼兒園學童甚至所有孩童,大大方方地商品化一把,讓家長來淘汰那些只想吃軟飯的「優質師資」。
更多討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