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

還在考慮念什麼系?科系早就落伍了,台灣大學落後世界名校一個世代-風傳媒

本文點出了現象,但我們總是得要追問:為什麼這樣的變革,在台灣沒有發生?什麼樣的結構,阻止了變革的腳步? 習慣仰望政治權力、菁英擘畫的人,很容易認為這就是觀念不夠進步、人謀不臧的後果。只要教育部專家長進點學習新知,推動相關政策,自然就能從上到下完成模式更新。 但是我看的則是相反的方向:結構的底層缺少了什麼,才讓這些觀念難以進入菁英視野,遑論付諸執行呢?公部門主導的資源分配和模式建立,恐怕正是病根。結構中缺少的,正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競爭。 美國名校要不斷變革、提升教育品質,好爭取優秀學生、維持自身威望。因為它們的財政來源主要來自校友捐款,教育的成果,就直接影響校友捐款的意願和能力。它們不斷變革,因為得要對校友社群負責。 台灣名校的核心競爭力,卻是靠歷史偶然和公帑補助砸出來的名校光環。競爭的場域也更多是面向教育部官員,寫計畫爭取補助金分配。而不是面對受影響的學生,也就是將來的校友。反正本來就不靠校友捐款吃飯。 在這樣的結構下,只有方便官員逞威風尋租,上下交賊搞旋轉門,利益歸諸權貴的「競爭」;卻沒有推動教學創新,利益歸諸消費者的競爭。這樣一來,台灣落後幾十年,又有什麼好奇怪呢?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1X2ccMx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