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

作為經濟學開山祖師的亞當斯密,講穿了很多事情,但也犯了不少糊塗。當中最典型的,就是他對價值的理解。遺憾的是,這部分卻是他最廣為人引用,甚至被左派奉為圭臬的。 斯密如何理解價值?他的理解又出了什麼問題?一個切入點是他的「勞動價值論」,也就是認為只有生產財貨時投注的心力、時間,才是財貨價值的衡量標準。 這裡頭摻雜了老先生對世界的一廂情願:「一個東西花更多勞動來生產,還不該值得更高的價值嗎?」這種想事情的方式,也延續到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當中,按下不表。 但問題是經濟學研究的不是人們對世界的願望,而是真實世界裡人到底是怎麼行動的。而世界並不是這樣運作的,我費盡心思、積累寫的文字,對許多人而言一文不值。我不費力氣、開小腦寫的文案,卻有人願意付錢來換。 如果我認死「勞動價值論」,那好像就被誰虧欠了,或者欺騙了誰。但事實上,誰也沒欠我什麼,我也沒有騙誰。這只說明了:真正存在的,只有每個人基於自身需要和認知,估定的「主觀價值」;而沒有什麼奠基於勞動投入,放諸四海皆準的「真實價值」可言。 但可惜的是,斯密的這項白璧微瑕,至今卻依然泛濫在日常生活甚至政策思維當中。總有人覺得自己苦心創造,就該有人買單,否則就是這世界欠他什麼。也有人迷信成本計算,總想算出事物的「真實價值」。 一旦市場價格比他認定的「真實價值」高了,就說是無良商人炒作;低了,就說是資本家黑心剝削。凡此種種錯誤認知,到頭來,都成了政治力用來正當化自己價格控制的口實。 有人也許會說:我不管價格理論孰是孰非,就算是強扭的,我們整個共同體靠民主機制,共同議定價格,難道還不行嗎?管它價格什麼道理! 這些人能有這麼堅定的信心,我感到羨慕。但我想台灣人「引以為傲」(戒?」的健保制度,歷經二十多年來的人為價格控制,已經用醫療崩壞的下場,告訴我們:錯誤的價格理論導致錯誤的政策思維,錯誤的政策思維註定導致悲劇的經濟現實。 有機會再說說斯密順著這個錯誤,推導出的另一個同樣大錯特錯,卻同樣風行庶民的謬論: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分和對立。
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1W9spm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