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

【我支持政府改革,但不支持政府想要的那種】 前陣子有個菜鳥公務員投書著述,說自己多麼想要有所作為,無奈層層管考,各種稽核、指標、防弊,搞得他難以施展手腳。他在投書裡向林全喊話,期待一個更少科層、更少管制、更高彈性、更大空間的政府體制。 投書一出,林全見獵心喜,馬上奉為上賓,要用他的主張來厲行更革。而凡是掌權者趨之若鶩的「改革」,永遠要留點戒心。 這玩意兒,說穿了其實就是所謂政府企業化,讓政府的運作方式,變得更像企業。你也許以為我老說政府壞話、老幫企業爭取空間,這下子政府要向企業看齊了,我肯定大力支持。 但其實不然。在政府企業化的改革當中,最核心的精神是「課責」。拿新加坡為例,他們的公務員領的是低底薪,加上從施政指標換算的業績獎金。也就是說,你官員亂搞怠惰,砸的是自己的飯碗。 而台灣呢,卻只談尾巴的高彈性、大空間,不談核心的課責。這會導致什麼結果?就是一群公務員,拿納稅人的錢搞自己的創意,做一堆看起來也許很進步、很高尚,但其實和社會需求脫節的自爽勾當。搞不出實益也不妨,反正好官我自為之。 這些「作為」層出,媒體還樂得有故事可報:基層公務員多麼努力改變社會呀,美談一樁。正好幫單位塗脂抹粉,上下交相賊爽成一片。納稅人看了報導,還覺得政府大有為好棒,不知道政府為什麼債檯高築,不知道這些「改革」為什麼總是遙遠的媒體故事,而沒有改善他的生活。 這還是整個圖景裡最好的部份,更大一部份,是官員們打著各種公共利益旗號,開始搞名目分錢。金管會編預算搞天使基金,中小信保基金搞風險投資,說都說是促進產業創新,你想咧。 所以,那位菜鳥公務員的半套企業化,當然會受到林全(或者任一位掌權者)的激賞。這等於在做球給政府,一方面延伸觸角搞擴權、二方面擺脫監督來自爽。 但事情也不是這麼一面倒,。
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1W9spm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