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

自行車道就是理想主義的代表

三橫三縱的自行車道,以及提高機車持有成本的政策,再次反映理想主義者從政治角度看待現實生活,往往太過直線而一廂情願。

用簡單的邏輯來看,自行車健康(其實不然)又環保,機車危險又寒酸,汽車耗能又霸道。提高汽、機車的使用成本,拿來貼補自行車,好像理所當然。

但這種只從政治分配看事情的角度,卻忽略了現狀存在的意義。汽、機車這些看似不盡理想的交通方案,滿足了商業都市中快速、點對點的個人化運輸需求。你很難期待一個人在拜訪、接送客戶,送遞物品時,捨棄這些選項。

另一方面,這種用政治力分配強行創造「理想」環境的作法,往往只着眼在現狀,因此也會是缺乏想像力的。而市場卻會用各種創新,繞過製造這些問題的情境,以人們始料未及的方式舒緩當初的問題。

比方說都市交通的需求,隨著物流快遞、網路頻寬、視訊會議、點對點載客,甚至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,人們越來越不需要聚在一起或者自己跑一趟,也能解決種種問題。

新加坡就曾經與MIT合作,模擬自動駕駛、配車機制能不能解決城市交通需求。結果顯示,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車輛,就能確保人們在尖峰時間,至多只需要提前30分鐘預約,就能順利搭到車。

與這樣的新型態生活情境相比,政治思維拘泥在現有的物質條件,也不着眼在創造新的技術環境,只知道挖東牆補西牆,把已有的道路分來分去,自以為聰明進步。實際上壓縮了商業逐步發展的空間,根本就是進步的殺手。


延伸閱讀:對政治人物與國家機器,到底應該抱持什麼態度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