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

【溫水煮青蛙】可悲之處不是 Google 佔領了旅遊業,而是許多公司默許它這樣做 | TechOrange

這篇文章以及種種「邪惡的資本家掌握了人們的需求資訊,快逃啊~~」的所謂批判,都有個相同的態度,就是「自己免費使用的時候,覺得理所當然;可是有誰賺到錢了(就算不是直接從自己口袋裡掏錢),就是萬惡無良。」只會無腦仇富甚至反商,卻看不見社會因此產生的進步。 我們都不用談這些年Google提供的免費平台,這些年幫多少人解決了多少問題。光講旅遊這碼事就好。所有旅遊服務提供者,都想接觸到潛在的旅遊消費者,反之亦然。這是市場上所有人,對於資訊的渴望和需求。廣告行銷本身,就是為了滿足這個需求,應運而生的。 既然需求在這裡,那麼拿掉Google用大數據堆出來的廣告投放網絡,我們以前是用什麼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的?是塞在信箱裡、在領事館前派送的傳單,不知所謂、浪費資源。 在那個技術環境下,欠缺資源的服務提供者,要觸及消費者更是難如登天。花蓮的一間小民宿,根本砸不起幾十萬投文宣,來碰觸到一點點潛在消費者。強者的優勢更明顯,甚至砸的起錢下電視廣告。 對消費者而言,也是如此。得實地查踏、跟朋友打聽,才能多知道一點當地的多樣服務。我小時候,人們就是這樣規劃旅遊的。這也是旅行社團體服務模式的由來,只有少數人能掌握旅遊資訊,一般消費者只能任其擺佈。 後來網路出現了,一切開始改變。小店家架網站、用部落格經營口碑。消費者輸入關鍵字,就能看到各種選擇。資訊越來越多,又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旅遊資訊平台網站,來幫消費者過濾、整理資訊。 到了這個時候,回頭來看那些所謂「用高價買斷廣告,壟斷消費者視聽」的大品牌,其實他們的處境是非常悲情的。他們就算砸錢買斷廣告,也不可能阻止消費者上網Google,上平台比價看網友評論。 這讓他們砸的錢,幾乎註定被搭便車,帶動消費者上網搜尋,找到其他服務提供者的機會。這些廣告預算,同時確保能Google提供免費服務。讓消費者只要看看廣告,就能自由使用平台,找到需要的資訊。 但是被搭便車是一回事,這生意還是划算。因為有那些價格敏感度低、時間成本高的人,會爽快地買單廣告投送的服務。小商家可以靠特色和口碑出線,不必砸大錢印派傳單。消費者也能用更低的成本,接觸到更多資訊。好個皆大歡喜。 可這些進步,有些人偏偏看不見。只在意有人賺到錢,不在意那些錢是用多少貢獻換來的。得了便宜還賣乖,寫這種破文章來沽名釣譽,裝模作樣。看了就覺得噁心。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29B8AR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