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然看到一篇舊文,鞭一下。 這篇試著區分公共化和國家化的用心我能理解,但在操作上這兩者根本無法有本質上的區別。充其量只是用平均分配的大鍋飯思維,取代台成清交獨享資源的菁英思維而已。 而我們雖然不信任國家機器和「頂尖」高教之間的眉來眼去,但難道真的不需要有個機制來汰劣取優,讓用心的教育工作者出頭嗎?大鍋飯的高教公共化,能夠滿足這個需求,並且不落入國家化的陷阱嗎? 認真想想就會明白:不可能。理由還是那句老話:向誰拿錢,就會對誰負責。公共化美其名為全民出資,向社會負責。但負責的方式還是要透過政府的官僚體制,結果還是權力在起作用,政治菁英在決定誰好誰壞誰拿多誰拿少。 就算引進審議式民主框架也是一樣,因為用的是大家的錢,但總有人會在重分配受損的,等於是多數暴力的合法搶劫。只不過參與分贓的人變多了,利用權力圖利自身的人變多了。但還是有人要付出代價,而他們卻會被民主這面大旗給壓死,成為奧美拉城裡的那個小男孩。 另一方面,他太小看市場的可能性了,長春藤名校通通是私立的,這種生意顯然是做得起來。但這種生意做得起來,不代表你現在去跟人說「投資我辦大學,十年後就有個亞洲的哈佛了」,別人就會搭理你。 一代有一代之體,從網路學校、作坊社群逐步發展,才是這個時代的新趨勢。硬是要跟台成清交搞一窩蜂,先不說有沒有本事,至少就沒有眼光。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1tqRRbb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