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

Fw: [新聞] 菜價貴死人 原來是「菜蟲」玩這兩種手法

【政府不做正事,只會越搞越糟】 這篇談了很多細節,可惜觀念決定視野,讓他看著眼前的現象,卻看不出問題的癥結。只想要把這些「不合理的現象」消滅,卻不去思索這些現象從何而來。 政府低價時高買、高價時低賣,這種平穩物價的政策模型,早在中國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就玩過一回。但結果如何呢?其實低價時囤貨,高價時釋出,本來就是盤商獲利、調節供需的一種機制。盤商得要自負盈虧,加上生鮮保存本身就有成本,節制了無意義的囤積。 原本稀缺造成的高價,本來就會創造誘因,讓業者將低價時囤積的貨物,釋出到終端消費者。另一方面也會讓各層消費者(食品商、餐廳、民眾),尋找替代性的資源(別跟我說涼麵不用小黃瓜、鹽酥雞沒加九層塔就不對味了,口味也能上綱成剛性需求嗎?),調整自身需求。 但是政府一方面不敢、二方面不便與民爭利,在低價時會用高於大盤商的價錢收貨,在高價時又用低於大盤商的價錢出貨,終端又補貼中盤。大盤商於是疏於保存,反正菜爛了又如何,又不是真的要給人吃的,是要給政府官員驗收用的。這樣一來,才讓蔬菜不必流向終端消費者,也能層層套利。反正政策本有編列預算,把公帑拿去虧給大盤,裏頭有多少官商勾結的空間,可想而知。 所以追根究柢,反而是由政府用公帑收貨、出貨,打造出貨物不必流入市場就能套利的空間,製造出囤積據奇的動機,癱瘓了價格訊號引導資源填補稀缺的市場機制。企圖用行政手段來調控價格,終究適得其反。法國、比利時、俄國,率皆如此。深明市場智慧的英國,則不搞這種自作聰明的花花腸子。偏偏台灣政府,跨越幾百年的時空,還在走王安石的老路,令人無奈。 政府真正該注意的問題是,為什麼大盤開價雖高,中盤還是照單全收。據我所知,曾經有些中盤看價高想減訂單,結果被大盤背後的黑道拳腳招呼,受迫只能照單全收。這種凌駕自願交易,亮晃晃的暴力威脅,才是政府該追查、制止的。可是政策套利的空間還在,官商之間的利益糾結盤根,黑道後面又有白道,這才是問題所在。 獨立寫作求打賞 https://goo.gl/ZXToaC 說說啥叫真暴民 https://goo.gl/onjdKU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2ew8Odv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