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談談主決議和附帶決議

延續著高潞昨天下午的洋相,有件事情得說一說。
參見:高潞以用爭功諉過的嘴臉


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高潞以用的小洋相

既然都得罪了,就不怕多得罪一次。

高潞出這種洋相,也不是第一次。大家都只從報紙看,太內行的記者也不會報,我就來跟大家說一說。

高潞以用爭功諉過的嘴臉

高潞以用爭功諉過的嘴臉,我今天算是再次見識到了。

高潞自己在工業局補助平價產業園區的預算裡,偷塞了一個「應補助都市原住民」的決議(110案)。

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

那些主張「提高基本工資可以刺激就業」的隨營娼妓

的確有些「經濟學者」主張提高基本工資可以刺激就業。布坎南管這些人叫「隨營的娼妓」。

#對不起這對娼妓太不禮貌了
#總之就是為了幫主子圓謊什麼話都敢講

也談孝子與法拉利

先讀這篇:Jack Dai的原始動態

為了避免認知落差,先大致梳理事件中的客觀事實。

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我的政見說明

核心政見就一條:樽節中央政府總預算20%,改為每人每年兩萬元的無條件歲末紅包。

理由如下:

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資本主義不是外來的陰謀

資本主義,這個詞彙暗示著這是某種誕生在人類社會之外的意識形態,或者至少是一群陰謀家,試圖灌輸給人們的意識形態。

而他的批評者往往認為,這種意識形態不是以人為本的,是唯利是圖、把人當成工具的。因此,他們倡言要回歸以人為本的社會運作方式,要打倒、鬆動資本主義的宰制。

是這樣嗎?

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

地方創生,要產業發展還是文化保存?

星崴這篇,我看了挺有感觸的,發點牢騷。

我擔心這種論調看起來是由下而上、強調異質性,要昂揚地方主體,實際上卻將導致由上而下、壓抑異質性、扭曲地方主體的結果。

先還原他的主張:
建制長期累積地方資訊的單位,精準掌握地方性→以地方性作為準繩,評估方案優劣。

但是誰來建制?以什麼標準劃定範圍?由此「掌握」的地方性是什麼?為什麼適合作為準繩?

星崴當然認為建制這些單位是「政府推地方創生的基礎工程」,要由政府來建制。但這些單位如何擺脫由上而下的指導?(更別提我們已經看到,這樣的指導如何導向資源誤擲)就算這些單位邀集了地方上的產官學一時賢達,如何避免單位變成壟斷地方性正統的存在,藉由排除掉新的、異質的、外來的元素混入地方性,來維護地方性的正統?行政區劃的分布,又如何與地方性重合?也就是說,憑什麼因為地址上同一鄉,就說是一個地方呢?

追根究柢,認為「有個地方性在那裏,可以讓我們去掌握」的認知,本身就很弔詭地採取了一元、靜態的認知。但現實世界是多元、動態的,「真正的地方性」不是哪個單位可以長期積累、精準掌握的。建制這樣的單位,更多的是滿足社會學、人類學意義上的學術興趣,卻未必能做為指導社會發展甚至政策資源的方針。而我們期待政府投入多少資源,來對所謂地方性進行這樣以形逐影的臨摹?

上面說的有點抽象,舉個例子。如果有個熱愛美漫的年輕人,跑去宜蘭興建美漫的AR互動展覽館,引起國內甚至國外的關注和青睞。我們是要依據地方性的準繩,來排除(至少是不鼓勵)這樣的嘗試呢?還是擴大地方性的範疇,來容納甚至鼓勵這樣的嘗試呢?

換個角度來看,民間其實在日常的實踐中,就在不斷建制、開拓出這樣的單位了。一間民宿、一間咖啡廳,都在和附近居民、文史背景、消費者需求的互動當中,不斷承繼、篩選、揉合出新的地方性。老寮就是個最好的例子。唯一的問題是,這樣或那樣的嘗試,未必都會「成功」(姑且把成功的定義,窄化為「在商業上可行」)。

但這就是現實世界。一群人珍而寶之的「地方性」,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產品形式、行銷語言、商業模式,沒有碰觸到在消費交易中覺得有收穫、覺得划算,願意為之買單的消費者。不論組織型態是營利事業或NPO,這些「地方性」的宿命就是凋零。人類文明亙古以來,這樣的新陳代謝都在不斷上演。有心保存的人可以盡力而為、找尋出路,但不可能期待靠著政府建制出的地方性,來違逆這樣的新陳代謝,讓地方性老而不死。

話說到這裡,也許我跟星崴最大的歧異在於:我延續著我的核心關懷,將地方創生認知為產業發展政策的一環;星崴則延續著他的核心關懷,將地方創生認知為文化保存政策的一環。我們或許都把對方的關懷視為工具(文化保存作為產業發展的工具;產業發展作為文化保存的工具),但核心關懷不同,取捨就不同。取捨不同,優先順序就不同。

於是星崴認為要建制地方性文化單位、凝聚共識,在確保地方性的前提下,來擬定政策、配置資源;我則認為別花太多力氣在凝聚共識,而是用需求導向的政策模式(比方提撥所得稅5%做地方創生卡,授權地方政府從寬認定),讓想幹的人能先幹起來,再用經營成果來篩選、形塑出社會想要的地方性。

我們已經太常把各種產業政策都做成社會福利政策,多元就業方案如是、國旅補助如是。希望地方創生不要再重蹈覆轍,抽離補助就無以為繼。
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

點數經濟:比特幣的低調孿生兄弟

先讀這篇:衛生紙漲價,怎麼辦?

既然談到全家網路預購的衛生紙,就談談最近對數位經濟的一點觀察。

衛生紙漲價,怎麼辦?

先讀這篇:衛生紙價格將齊漲 公平會:將查有無聯合漲價

一有漲價風聲,公平交易委員會當然蠢蠢欲動,要請業者喝咖啡、逞官威。

這樣的節奏我們早已見怪不怪,考量到選民對價格機制的普遍無知,以及政府官員的利害權衡,我們也可以預期:政府當然會順應這份無知,尋釁擴權刷存在感。這部分講過太多,就不重複了。

談談怎麼因應吧。

全家目前網路預購的品項中,有110抽的抽取式衛生紙。預購100包,每包只要7塊錢,還可以跨店隨時取貨。要囤貨,別傻傻地買回家裡囤,還要佔地方多心煩,不如囤在別人店裡愜意。

我立馬預購了200包,平時一個月也用不到一包,這些夠撐上幾年了。愛漲價就漲去吧,干我屁事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

因應少子化,就大大方方地商品化一把

參考新聞:【內幕】和蔡總統幼托政策不同  黨智庫專家反對賴揆灑錢補貼

「去年12月中,全國教師工會聯合會頒發象徵最不受教育界歡迎行政首長的「教育金驢獎」給行政院長賴清德,得獎的理由是他在台南市長任內「推動擴大私幼補貼,幼教走向市場化,幼兒和教保員都在哭。」」

教師工會聯合會會反對市場化、反對補助私幼,其實是可以理解的。但理由可不是檯面上「教育不是商品」這些高調,說穿了其實臭不可聞。

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

為什麼官方APP總是很難用?

先讀這篇:過半官方 App 爛到不能用,官員反問:誰跟你說能用的?

什麼樣的誘因機制,就會產生出什麼樣的行為傾向。靠著向政府官員核銷來賺錢,自然虛應故事;靠著滿足消費者需求來賺錢,自然重視使用體驗。

想要鞭策公務員來尋求改進?蚊子APP、報稅軟體難用,多少人講了多少年,又如何?還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嗎。

政府官員,以及拿政府預算的標案廠商,因為誘因機制,註定不會把心力放在解決問題。資訊安全、資料界接、開放API,讓人能靠解決問題、提供服務來賺錢,才是根本之計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

不確定性、知識與市場

越是跟政府官員打交道,就越感佩阿爾欽和海耶克的真知灼見。

官員在政府預算翼蔭下,早習慣了一切照章行事,以為什麼事情只要上令下效,就能確確實實、穩穩當當。自然覺得誰該賺多少,利潤怎麼分,也都能計畫出來。

但阿爾欽點出世界是充滿不確定的,各種算盤之間在邏輯上可以等價,誰能勝出受太多因素影響。海耶克點出知識是分散、變動的,周全的計畫既不可能,在發佈的時候也隨即改變了環境,註定是自我顛覆的以形逐影。

從未真正面對現實中鋪天蓋地的不確定性,從未真正理解兩位哲人真知灼見的政府官員。當然會繼續就著「會計成本」(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連「成本」的本質是選擇都不明白,只看得到會計帳裡頭的那種成本),來推算「應有價格」;當然會相信一紙公文壓住價格,就能讓人人得償所願、事事按部就班。

算盤打得是挺响,千萬年來誰也沒能做到。理由早被道破,卻總是聽不進去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

漢堡王說清楚網路中立性了嗎?

先讀這篇:漢堡王捍衛網路中立性狂行銷,以「速度單位」賣華堡影片萬人瘋傳!

漢堡王以為自己在捍衛網路中立性,其實根本在證明網路中立性的無謂。漢堡的計價方式,並沒有受到管制呀,但為什麼商家「明明可以」,卻沒人搞什麼速度單位計費,隨心所欲叫顧客「想快點拿到就乖乖掏錢」呢?

就如同這個矯情的影片所示,一旦這樣做了,消費者是會火大的,商家會在競爭中被淘汰的。漢堡的計價方式,會是現在這個「大家普遍接受的樣子」,本身就是博弈、競爭和消費者選擇的結果,根本不需要網路中立性來操閒心。

反過來說,在食物供應的領域當中,計價的方式又何只一種?有論時收費的(吃到飽),有秤重收費的(自助餐),有按人頭收費的(無菜單料理),當然也有加價快速通道(一蘭)。

把某些收費方式妄斷為「違反中立性原則」,禁止那些收費方式,只是一廂情願。消費者接受,就是皆大歡喜;消費者不接受,有價依舊無市。不喜歡大可不買單,哪需要什麼網路中立性來瞎攪和?

延伸閱讀:
網路中立性:打著自由反自由的悖論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

一個簡單的問題

那些反對提高基本工資、降低工時上限的人,是什麼樣的人呢?是又蠢又奴的笨蛋?還是貪婪又黑心的資本家和政客?

如果真是如此,後者再怎麼多,也多不到哪去。這麼一來,不是只要大家「覺醒」一下,就能要什麼有什麼了嗎?這麼簡單的「答案」,如果真的能解決問題,那還等什麼呢?

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

理性選民的神話,到底是什麼?

理性選民的神話,這個詞彙跟「劣幣驅逐良幣」、「通往地獄之路,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」一樣,經常被自命聖王的「進步份子」掛在嘴邊。好像自己聽過這本書名,就比別人多掌握了點真理。但其實深究內容,恐怕進步份子們的玻璃心得碎一地。

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

劣幣驅逐良幣,到底是什麼意思?

看到有人說「劣幣必然驅逐良幣」,所以「最後一定是有良心的僱主被驅除」。下面有人好心提醒,叫他想想「劣幣驅逐良幣的假設是甚麼?」還被嗆得大聲得很。

這年頭人們不明就裡,往往從字面上理解「劣幣驅逐良幣」這個理論,以為能用來證明自己反市場的各種說法:慣老闆會淘汰好老闆、爛商品會淘汰好商品。市場永遠失靈,政府一定要出來管一管。

但這個理論根本不是這樣用的,我從頭到尾說一次,再說明這種想法的問題在哪裡。

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

正當冰的故事,為什麼只是風聲鶴唳?

先讀這篇:社評:「正當冰」說的慣老闆故事

正當冰的故事說得傳神,但對法規的理解片面,只是又一個風聲鶴唳的網路謠言。這篇就事論事,點破他只是「自以為合法」,值得一看。我順便補充幾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