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

幫林靜儀說兩句

看林靜儀被圍剿於心不忍,說個兩句。我也不談程序問題了,直球談談醫護過勞。

大家都知道,林靜儀過去是支持醫護納入勞基法的。但你現在沒看到他再提這件事情了,為什麼呢?因為他從一位醫師,真正成為一位立委了。


我這樣說不是要挖苦他,反而是要讚揚他。過去還是一位醫師的時候,他看醫護勞動條件,是在勞資對抗的框架下看;看待法律,就把它當成勞資對抗的武器。嫌勞動條件不好,用法律禁止壞的勞動條件就好。

當他成為立委之後,他的視野就不一樣了。他看待醫護的勞動條件,得要擺在全民健保,甚至整個醫療產業的框架裡頭。於是法律就顯得不那麼無所不能了,他得問自己更多的問題。

比如說:病人出狀況是不挑時間的,你是主治醫生,你最清楚病人的情況,出事了你能說「我在放假」嗎?開刀開到一半,你能說「依法我不能再加班了」,一走了之嗎?

比如說:院方多雇人排班減輕壓力,聽起來很好。但總額給付的鍋蓋壓在上面,健保局虎視眈眈要刪點數,健保預算越來越吃緊,錢從哪來?反正院方賺得盆滿缽滿,叫他們把錢掏出來就是了,聽起來很好。但人兩腳錢四腳,獲利下降導致投資萎縮甚至外移,醫療資源更加短缺,怎麼辦?

比方說:DRG依病給付,精簡健保支出,聽起來很好。但同樣的病狀況不一,治療起來難易不同、成本不同。花重本治難病和省成本治易病,都被一視同仁,等於在懲罰前者、鼓勵後者。這樣的制度怎麼行之長久?

比方說:四大科、七大科風險大、壓力大,但在健保眼中也不過是醫生。收入和工作強度不成比例,造就四大七大皆空的窘境。靠著醫護人員的醫德和情懷,能撐多久?

比方說:健保財政長年吃緊,醫療低價假象帶來大量醫療資源浪費,隨著高齡化帶來的醫療費用增加,財政壓力有增無減。別說要調漲保費,就連依法減少給付項目,都阻力重重。政府財政的填補,又能撐到何時?

所有困局環環相扣,不是一句「工作條件比照勞基法是基本人權」,就能化解的。要說權利,病患也說「享受優質便宜的醫療是我的權利」。當人們覺得醫護人員的服務是他的權利,誰要為醫護人員的合理收入、合理工作條件買單?

現在他不再只是個醫師,還成為一個立委,這些問題就是他得認真面對的。納入勞基法只是頭痛醫頭,在「醫療是種權利」的意識形態大浪面前,在全民健保鼓勵浪費懲罰專家的制度面前,只會加速醫療產業的瓦解。

林靜儀從過去高喊「醫護納入勞基法」,獲得一片好評;到現在一片罵聲。不是什麼當了立委就良心淪喪,黨意凌駕民意。其實不過是反映出:林醫師成長為林委員了,而他的支持者們,卻還是迷信政治力和價格管制的鄉民。

--

補充說明:
剛來的人可能不知道,我一併說明一下。

我反對「享受優質便宜的醫療服務是基本人權」這種謬論,我認為健保應該逐步縮小給付範圍,讓病患得要付出代價,為自己的健康和醫療資源節約負起更多的責任。

沒考慮到有人是第一次來,會誤以為我支持這種謬論,正當化健保對醫護人員的壓榨,沒有表達清楚,這是我的不是。

好了,現在話說清楚了,再看一次這篇文章,也許感覺會不一樣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