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

是什麼讓窮人過得好?

大家都知道我對「提高基本工資,保障勞工能支應基本生活所需」的想法,非常不以為然。支持這種想法的人,總是聲稱這樣能讓窮人過得更好,窮人領到更多的錢,就會變富有了。

我反感的點,當然是這種「善意」一如既往地適得其反,會造成邊緣勞工的失業。就算完全不考慮邊緣性失業,假設所有勞工都能就地加薪到「基本生活所需」以上,猜猜會發生什麼事?



「理想」的狀況是:原本一餐60也要糾結,現在一餐80也吃得起了。原本一個月6000塊就緊繃,現在月租8000也付得出來了。底層人民的生活大提升。

可惜現實是,跟你在市場上競標生活所需的其他買家也加薪了,消費力也變高了。於是原本賣60塊才賣得動的便當,現在80塊也賣得動了。原本6000塊才租得出去的,現在8000塊也租得出去了。

收入數字高過所謂「基本生活所需」,又如何?收入高低是個相對的概念,沒有比別人高,原本過什麼日子,還是過什麼日子。原本的「基本生活所需」,馬上又不夠體面了。

以形逐影,就是這個意思。

這是在說「資本主義世界註定有人被踩在腳下」嗎?不是的。我是請你把注意力從金錢的數字上挪開,看看真正能讓窮人過得更好的是什麼。

不是把他的錢數字變大,而是要讓他的購買力變強。要讓購買力提升,光談薪資的價格管制是沒意義的,比你有錢的還是比你有錢。是更有效率的分工生產、更多樣的商品服務、更充分的供給方競爭,才會讓購買力變強。

簡而言之,讓「基本生活」顯得便宜,才會改善窮人的生活。

更多討論:真暴民的時事筆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