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同意「沒有把觀念教好,才會讓社會什麼都要,卻都不想要付出成本」這句話,但主詞就得要商榷了。
不是經濟學家沒教好,姑且不論那些凱因斯主義的偽經濟學者,市場派的經濟學家其實鮮少有機會教社會大眾。真正養成這種觀念的,是從威權時期就管東管西、主宰各種資源分配;進入民主時代後,又逞能裝逼、不斷開出各種支票的國家機器。
長期被政府宰制、操控的台灣社會,已經養成了向權力獻媚好自肥的習慣。就算是心存理想、善念的人,也習慣向政府尋求公帑挹注,而不是設法在市場中爭取消費者的認同。反正政府無所不能、資源雄厚,人們於是有種自己可以隨便許願,不用顧慮成本的錯覺。
但出來跑總是要還。不斷擴張的國債、接近破產的四大基金、錢比人快的通貨膨脹,全都是這種想法的後果。有識者想要殺出生天,卻又發現自己被疊床架屋的法令管制、無令不行的保守官僚,還有管東管西的政府各部會,給壓得喘不過氣來。
從醫療、托育,到水電、運輸,政府用政策補貼和價格管制,捏造出便宜便利的假相,但社會終究得要付出產業崩壞的代價。在各種市場交易中,政府打著維持公平交易的旗號,用裁罰擾亂市場秩序、破壞社會信任。
延伸閱讀:問題不是印鈔票就能解決的
所謂利出一孔,政府掌握住權力,再用權力兌現的利益掌控這些「社會菁英」。豢養受行政權力保護、不受市場挑戰的公職集團,還有受惠於裙帶關係、大搞官商勾結的財團。用擴張政府規模、通貨膨脹,左右洗錢提高所得,維持穩定進步的假相。 所有這一切,都讓奠基於解決問題、合作分工、交易互惠的市場機制,顯得非常迂腐而傻氣。在台灣,向權力靠攏、取得權力的認同,才是一本萬利的致富之道。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,誰又在乎? 政府只要讓人有種錯覺,相信自己能從被壓榨的圈子,跳進有權壓榨人的權力圈圈裡就好。社會就會繼續圍繞著權力運轉,形成一股只做形式、不事生產的穩定力量。
然後這一切要怪到經濟學家頭上?有沒有這麼方便呀?
延伸閱讀:後發性現代化國家的困境
from 自由人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1TqT9Zv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