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

東西變貴就黑「慣老闆」?打臉網路流傳的經濟學理論:一例一休讓物價漲就該漲 | BuzzOrange

週三預習: 「商品凝聚的劳动越多,它的价格或价值就越大,谁要购买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换取。——你如何评论? 」 在 19 世紀 70 年代(沒錯,已經那麼久了)的邊際效益革命之後,經濟學界已經摒棄了亞當斯密以至李嘉圖的成本價值論,也就是認為價格是由勞動力成本、物料、土地等成本來決定的(有趣的是,這個轉向其實在李嘉圖的價值理論中已經露出端倪,但他自己卻沒想清楚)。 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,而是在邊際效益遞減的原則作用下,由每個人對不同事物的主觀評價差異中,從而發生的交易可能來決定的。 這段話聽起來很繞脖子,其實只要想像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決策就能明白,打個比方吧。我有三顆蘋果,你有五個麵包。對我而言,一兩顆蘋果吃起來還算開心,如果吃到第三顆蘋果就膩了,於是第三顆蘋果對我而言評價就低落。你雖然愛吃麵包,連吃四個也受不了,於是第四、五個麵包對你來說沒什麼價值。這就是邊際效益遞減的原則在起作用。 但相對地,你的那兩個麵包,對我而言口味新鮮,我的第三顆蘋果對你而言也是一樣。這裡就是我們主觀評價出現了落差,這個落差讓我們之間的交易,對雙方都有利可圖:你有蘋果可以配麵包,我有麵包可以配蘋果,皆大歡喜。我認為你的兩個麵包值得我拿一個蘋果來換,你認為我的一顆蘋果值得你拿兩個麵包來換,價格是在這裡得以落實。 如今我們當然不是以物易物,而是用貨幣來做共同的交易媒介,但當中的道理其實沒有分別。就算沒有人會嫌錢多,但任何人用勞動或商品跟人交易、換來貨幣,終究都是為了要拿去換別的東西,邊際效益遞減的原則還是在當中作用。對於存款上百萬的人而言,一餐 3000 元那就不叫錢;身家上億的人,買台 800 萬的遊艇照樣覺得划算。 原文出處 http://ift.tt/2iiz2S1 #薛兆豐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2iiz2S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