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

What If Grocery Stores Worked Like Public Schools? | Eric Schuler

【如果用公立學校那套來搞商店會怎樣?】 「買房子的時候,最重要的考量是物件座落在哪個「商店區」。商店區由政府依據人口劃分,確保每個商業區都有合適數量的顧客。 公立商店的主要收入來自稅收,居民到商店採購每週定額的商品,沒有額外的付現壓力。但當然,不能越區購買。 理論上,所有公立商店都該提供高品質的食物給所有人。畢竟,這就是政府要介入的主要理由:取得食物是基本人權,而自由市場無法妥善地服務窮人。 遺憾的是,食物配送的公共系統中,存在廣泛的不一致。越窮的商店區,店裡的服務越糟、種類越少、衛生越差,食物還會過期。富有的區域則相反,所以選擇商店區會那麼重要。 有人批評這個系統對窮人尤其有害,換做別的交易,大不了換間店光顧就好,可是商店區讓人們想要換間商店,就非得搬家不可。能住得起早搬了好不好,於是窮人只好繼續將就。 另一個選項,是光顧私立商店。大多數商店區,並沒有禁止人們開設、光顧私立商店。但是人們繳稅建立公立商店系統,光顧私立商店時卻無法退稅,實際上就等於要付兩次錢。對於窮人而言,私立商店就更是遙不可及了。 公立商店系統並不完美,尤其是它恰好維繫了當初想消弭的不平等。但即使每個人都認為有問題,在解決方案上卻鮮少有共識。」 附帶一提,在台灣,銀行局就是這樣規劃銀行的唷。要設分行得送審,銀行局來評估當地「還需不需要銀行」,避免「過度競爭」(這三小?)。當然現在又有別的說詞了啦,說數位浪潮來臨,不要增設實體分行比較好。 我就不知道銀行局官員憑什麼審銀行業者的分行計畫,人家砸錢投資、虧了要對股東負責的耶,你會比人家懂?這麼懂,這麼懂怎麼不去開銀行啊?
from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http://ift.tt/2ldF2Nu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